西昌經久鄉森林火災后,四川省、涼山州政府被約談。4月9日,根據人民日報消息,主約談人是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森林消防局局長徐平。
“繼去年‘3·30’木里大火之后時隔一年,涼山州再次發生撲救森林火災中人員重大傷亡,令人痛心,教訓極其深刻。”徐平在約談時說。
這不是應急管理部第一次因為“約談”而廣受關注。2019年,他們約談了17個地方政府和2家中央企業負責人。
2018年4月16日,新組建的應急管理部掛牌運行,整合了包括國家安監總局、國務院辦公廳、公安部、民政部、國土資源部、國家林業局、中國地震局在內的11個部門的13項職責,涉及5個國家級的應急指揮協調機構,以及公安消防和武警森林20萬人的轉隸整合。
“把分散于各有關部門的應急資源和力量整合起來,形成統一高效的應急管理體系,全面提升我國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是我國應急管理戰線幾代人的夢想。”應急管理部黨委書記黃明在應急管理部掛牌運行之初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說,“組建應急管理部不是哪一個單位改名字,而是一次全新的再造重建。”
截至今日,應急管理部已經組建兩年。“如果把應急管理機構改革第一年稱為落實、規劃年,第二年可以稱為落實、提升年。在重特大災害事故的‘防減救恢’(防災、減災、救災、恢復重建)及其風險的‘測評報消’(監測、評價研判、報警預警、消減)等方面形成了很多成熟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張興凱告訴新京報記者。
城市消防與森林消防協同作戰
“火線最近的時候,離我們不足百米。風刮得睜不開眼睛,大火往山腳撲過來。”4月10日,西昌經久鄉森林火災撲滅后的第8天,四川省消防救援總隊作戰訓練處專業技術一級指揮員張山虎對新京報記者回憶。
山火發生當晚,很快威脅到西昌城區的一座存量約250噸的液化氣儲配站。四川省消防救援總隊調集了成都、德陽、涼山支隊消防指戰員,一邊設置水槍水炮陣地、開啟噴淋降溫、噴水噴泡沫打濕保護,一邊緊急開辟隔離帶,轉移鄰近液化氣鋼瓶,減少危險源,阻截火勢蔓延。
“兩支消防隊伍的合作并不是首次。不過此前,協作的密切程度、投入的力量、裝備都無法與這次的規模相比。”張山虎說。
在這次火災撲救中,城市保衛戰的主力軍——消防救援隊伍負責疏散群眾、保衛重點設施,如受到威脅的兩處加油站、四所學校和奴隸社會博物館、光福寺、聽濤小鎮建筑群以及西昌最大的百貨倉庫等。而深入到山林深處火場的森林消防隊員,則負責打開突破口,與火線展開直接較量。
兩支隊伍既有分工又有配合。“我們調整車輛編成,形成梯次往返于火場和水源地,通過運水供水、接力供水等方式,設置多個取水點,保證森林消防隊伍滅火用水不間斷。在沿路供水的過程中,我們還主動撲救逼近交通要道和居民建筑的山火。”張山虎說。
“在實戰中能看出來,我們兩支隊伍是密不可分的。”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錫盟支隊的支隊長于乾龍說。轉制后這兩年,他們先后經歷了山西沁源“3·29”森林火災,山西晉中市榆社縣、忻州市五臺山森林火災等,與消防救援隊伍協同作戰,聯系緊密。“我們作為主打力量在前面撲火,他們在后面架設水源。明火被撲滅后,我們繼續前進,他們清理看守。這幾方面的力量缺一不可。”
2019年4月
森林消防隊伍撲滅山西省沁源縣森林火災
應急管理部組建之后,原公安消防部隊、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成建制劃歸應急管理部,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承擔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
“應急管理部組建之前,重特大災害事故的處置是地方政府統一調度指揮、多部門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的模式。在應急處置現場,由于各部門的組織體制不同、應急機制不同、應急救援隊伍的部門不同,往往在各隊伍進場初期,出現各自為戰、管理混亂、效率不高的情況。這方面的問題,我參加重特大事故應急處置時感觸極深。”張興凱說。
張興凱告訴新京報記者,應急管理部成立后,上述問題逐漸得到了解決。在一些重特大災害事故的應急處置中,應急管理部形成統一調度機構,參戰單位各司其職、各盡其責,迅速形成協調一致的實戰組織,大大提升了應急處置的質效。
“轉制之后,我們的專業性更強了”
與消防救援隊伍類似,劃歸應急管理部后,森林消防隊伍也面臨著協同其他救援力量作戰,不斷汲取綜合性救援能力的經驗。
于乾龍所在的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錫林郭勒盟支隊,是應急管理部成立以來,新組建的國內6支跨國境森林草原滅火隊之一。
“以前是一身橄欖綠,現在換上了藍制服。”于乾龍說,沒有接到撲火任務的時候,他們就負責地形植被與林向,熟悉管控區的情況,提前預警,開展訓練,完善裝備。“比如,錫盟支隊發明的草原戰車,設計初衷是圍繞本身草原植被的特點。成立跨國境滅火隊之后,中蒙邊境的草原面積也很大,這些裝備恰好發揮了重要作用。”
轉制之后,在應急管理部的統一指揮調派下,于乾龍的隊伍與其他應急力量的合作更加頻繁、密切。有時,鄰近省市發生的大規模火災,他們也需要前往增援。
2019年3月17日,山西晉中市榆社縣發生森林火災。在應急管理部的統一調度下,于乾龍的支隊前往滅火。當時火場地形險峻,在強勁風的作用下,火勢蔓延了10公里。滅火過程中風向突變,他們緊急轉移到避險區域。
“有七八米的斷崖,我們用木棍一個一個人地往上拽。待所有人安全之后,俯首望去,周圍全是濃煙與大火,什么也看不清。我們用滅火機的風口往上頂,火漫過來,陡崖一擋,又形成漩渦順著山谷方向往下走了。“于乾龍回憶,他通過對講機與指揮部聯系,在不具備撤離條件的情況下,指揮部決定,先調動10架直升機對避險區域灑水,再用滅火水泵架設一條路線,幫助他們撤到山下。
事后回憶起來,于乾龍仍覺得驚險萬分。“總結成功脫險有幾個原因。一是聯合指揮部通過無人機偵查,為我們選擇的避險地形非常準確、規范和專業,另外是地方消防救援隊的協助、配合十分緊密。”
“我們最熟悉的是草原火,視線范圍通暢,只要抓住有利戰機,速戰速決,當日就能撲滅。相較來說,森林火災的密集程度高,視線差。”于乾龍說,“撲打慢,行進也慢,最后的清理看守也更復雜,包括避險方式、撲打工具都不一樣。我們很需要與其他救援隊交流經驗,分工協作。”
2019年3月29日,山西沁源縣發生森林火災。根據上級調派指令,于乾龍再次率領支隊前去支援,與北京和甘肅的救援隊伍聯合作戰。“與內蒙古的地形不一樣,那里的山體陡峭、直立,最陡峻之處形成80度轉角,稍微不注意,人就滑下去10多米。這種地形也易造成火線分散,打著打著,火就被斷崖擋沒了。”
于是,隊伍專門設置了一名安全員,時刻觀察地形,尋找緊急避險地帶,實時給森林撲火隊傳送信息,為下一步的指令提供參考。
“轉制之后,我們的專業性更強了。”于乾龍說,同時,建設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路徑也更加清晰。“像山岳、水域救援,我們是弱項,以前從沒接觸過。現在,我們會聘請消防救援的教員現場授課,學習他們的工具如何使用。他們也跟我們學習森林草原火災撲救的知識。”
“預計什么事,先做什么事”
應急管理部應急指揮專員陳勝說,山西榆社、五臺山森林火災發生時,應急管理部指揮中心迅速連線火災現場,建立省、市、縣和現場一體化的信息鏈條,隨時掌握各方信息,協調指導地方撲救工作。
“比如,應急管理部主要領導在北京視頻調度,直接連接火災現場,火場植被以油松為主,擴大蔓延風險高,應山西省請求,應急管理部抓緊啟動了增援預案,并派工作組前往現場指導。”陳勝說。
事故災難現場情況往往復雜多變,應急管理部根據其后果嚴重性、可控性和緊急程度等不同情況建立了分級響應機制。針對地震、洪水、森林火災等,部領導多次主持會議研究編制了20多個響應手冊,大的救援行動后及時修改完善,每一套手冊都細化到人、明確任務和時間要求等。根據年度自然災害趨勢分析,區分不同區域災害情況,事先統籌救援力量在哪里布設、救援裝備在哪預置、通過何種交通方式投送、受援地如何對接。
在火災撲救中
雅安支隊與森林消防協同作戰
以前,一些部門聯動機制不緊密。突發事件信息在基層接報后,再經過程序研判報批,逐級上報。“為什么有的突發事件擴大?信息綜合性研判不夠,傳遞過程中某一環節斷裂,或者關鍵信息被忽略,加之有的地方政府控制事態能力和可調用資源有限,事態就難以控制。”
“現在,應急管理部有一種‘面對面’的做法,一旦發生重特大災害事故,部指揮中心立即啟動應急響應,部領導和相關司局到崗到位,與現場直接視頻連線,組織會商研判,堅持底線思維,把情況掌握得更準確,把風險考慮得周全,把方案設計得更科學。”陳勝對新京報記者說。
根據公開資料,2018、2019年,應急管理部累計組織災害事故視頻會商395次,啟動重特大災害事故響應105次,派出工作組443個;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出動指戰員2595萬人次,營救疏散群眾133.1萬人,搶救保護財產價值555億元。
2019年超強臺風“利奇馬”救援
陳勝介紹,處置“利奇馬”臺風時,臺風登陸前兩天,應急管理部就會同氣象、生態資源、交通運輸等部門開展緊急會商,研判路徑與危害,提前部署沿海省份的應對措施,以防、避為主。等臺風一登陸,在預先研判可能成災的地方,已經設置了救援隊伍和裝備,隨時準備突擊搶險,與同級別臺風相比,“利奇馬”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最少、經濟損失最小。
“這是一種非常高效的銜接和運轉。臺風一走,應急管理部緊急會同財政部安排調配救災款物,協助成災的地區開展受災群眾救助。原來是在災害鏈條上‘來了什么事,再做什么事’,現在是預判什么自然災害風險可能引發什么災害和后果,事先就做好各種應急準備工作,決策、執行、協調都是一個部門,縮短了指揮協調鏈條。這樣用具體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個堅持三個轉變’(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與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應對綜合減災轉變。)”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張興凱對新京報記者分析,應急管理部組建兩年以來,在應急管理工作的設計上更加精細化、精準化。比如,已經形成了由應急管理部主要負責同志定期、不定期組織針對重特大災害事故的預防、準備、處置、善后及其風險防控的會商分析研判制度;全國風險一張圖的技術工作基本完成,現正在組織數據接入;覆蓋全應急管理系統的視頻會議系統已經投入使用;自然災害和生產安全生產事故風險監測預警試點工作全面啟動等。
2019年12月18日凌晨
杉木樹煤礦被困工人獲救